转变管理职能 违法成本提高 人才供给加大
多部门共同打击 “挂证”乱象受遏制
近日,针对社会上反映较多的“挂证”乱象问题,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回应《工人日报》记者时表示,通过进一步扎紧制度的“笼子”,加大清理打击“挂证”行为的力度,增加人才供给,“挂证”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。
据了解,当前建设、食品药品、消防、环保、专利代理等领域“挂证”问题比较突出。建设领域挂证较多的职业资格多涉及建筑安全,主要包括建造师、注册建筑师、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、监理工程师、造价工程师等,目前获证人数上百万人。食品药品领域执业药师缺口较大,导致“挂证”现象突出。环保领域“挂证”较多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。
记者调查发现,利益驱动、企业资质许可与人员职业资格挂钩较紧、取得职业资格人员数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、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几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“挂证”乱象。个别企业通过“挂证”既能满足通过资质审查的需求,又可以节省人工成本,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从中牵线搭桥,助推“挂证”升温,加之有的部门过高设置企业开办、年检时人员资格权重条件。另外,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,使得发现证书挂靠行为较为困难。
“挂证”之乱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埋下了隐患。人社部等相关部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,提高监管手段,加大惩戒力度,增加人才供给等多种手段一定程度上遏制了“挂证”乱象。
1月5日,人社部印发《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改革方案》,要求严肃查处职业资格证书挂靠、寻租等行为,制度的“笼子”进一步扎紧。此外,行业主管部门例如住建部建立“四库一平台”,即企业数据库、注册人员数据库、工程项目数据库、诚信信息数据库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,互联互通,实现信息比对,有效防止“一人多证、多头注册”。
此外,“挂证”违法成本不断提高。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“挂证”者一经核实,一律注销注册,3年内不得重新注册。环境保护部对存在证书挂靠行为的,一经发现撤销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,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;对环保系统内“挂证”人员,将处理意见抄送其实际所在单位。
据人社部数据,2016年共有200多万人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,有效增加了人才供给总量。转变政府职能,改革企业管理模式等措施将减少“挂证”需求。如住建部印发了《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》,淡化企业资质与人员资格之间的联系,取消部分指标考核,从根源上缓解“挂证”需求。(罗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