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发挥好人才评价“指挥棒”作用,为人才发挥作用、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,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、获得感。职称作为衡量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标尺,是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阶梯和通道,承担着引导和激励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功能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,是落实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,对于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,拓展职业发展空间,不断提升我国人才供给水平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我国职称制度始建于改革开放之初,30多年来,在凝聚、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受到社会普遍认可,展现出很强生命力。近年来,各地积极探索改进职称制度,但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。比如,制度体系不够健全,工程、会计等11个系列尚没有设置正高职称;评价标准不够科学,“一刀切”问题突出;评价机制不够完善,评价方式单一,评审过程不规范;管理服务不规范不配套,用人单位评聘自主权落实不够,服务向非公领域延伸不够等等。
问题是时代的声音。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,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。职称改革不是推倒重来,不搞大水漫灌,而是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,对症下药、精准施策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,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立足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职业分类为基础,以科学评价为核心,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,建立科学化、规范化、社会化的职称制度,通过改革焕发职称制度新的生命力。
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。职称改革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,把握不同职业性质和特点,建立分层分类的评价体系。要健全制度体系,完善职称系列,补齐层级设置,打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;促进职称与职业资格有效衔接,减少交叉重复评价。要完善评价标准,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,注重职业操守,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,突出对工作实绩的考核,解决论文、外语、计算机“一刀切”问题,破除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羁绊。要创新评价机制,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,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,提高职称评价针对性和科学性;打通非公领域人才评审通道,让非公领域人才享有职称评审同等待遇,让他们看到发展空间和希望。要促进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、使用相衔接,既要做好与专业学位制度、继续教育制度等人才培养制度的有效衔接,督促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、提高能力素养;又要与用人制度相衔接,为选人用人提供依据,实现职称评价结果与人才聘用、考核、晋升等用人制度有效衔接。
向用人主体放权,为人才松绑,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。职称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简政放权,更好地为人才服务,不断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。改进管理服务方式,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,重点是处理好“放管服”的关系。职称改革要按照“于法周延、于事简便”的原则,以敬民之心,行简政之道,施公平之策,建立健全职称评价公共服务体系,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,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条件和程序,让专业技术人才少跑腿、少填表、少准备资料,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,多些时间和精力自由探索,埋头钻研之余还有闲暇“仰望星空”。 |